樓市關鍵詞之“國家級新區”
國家級新區,是指新區的成立乃至于開發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,總體發展目標、發展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,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復,在轄區內實行更加開放和優惠的特殊政策,鼓勵新區進行各項制度改革與創新的探索工作。
7月2日,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。至此,南京江北新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,成為全國第13個、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新區。
政策紅利吸引眾多投資客來這里購房,江北的房價也開始直線飆升,大華錦繡華城從年初的10200元/平方米,上漲到目前的14500元/平方米,以42.16%的漲幅成為今年以來的漲價冠軍;明發云庭從年初的11500元/平方米,漲到15500元/平方米,漲幅高達34.78%;正榮潤江城單價已破2萬元/平方米。華府國際、招商蘭溪谷、美麟香漫山的漲幅也都超過了20%。
點評:在國家批復的新區中,既有成功的案例,也有失敗的。國家級新區的房地產能否實現快速增長,要看新區原有存量和需求兩個指標。有的新區本身存量不大,新區的成立能夠帶動需求,因此房地產市場會繁榮;而有的新區房地產本身就有過剩的趨勢,即便是獲批國家級新區,也難以刺激房價上漲。江北的房價今年一直在瘋漲,政策、交通各項利好政策已經透支,未來江北房價如何還真不好說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地王”
2015年可謂“地王”年,各地地王頻出,土地市場一派火熱。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“偏遠”地區土地被頻頻拍出天價,地價與周邊房價“倒掛”的情況屢見不鮮。房企在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競爭已經愈發呈現白熱化趨勢。
另外,隨著土地價格飛漲,“面粉貴過面包”已成常態,此種市場環境下,單一企業拿下地王的風險越來越大,更多的企業選擇組成聯合體共同拿下地王項目,國企、央企拿地優勢日漸顯現。
點評:市場經濟 條件下,一個愿買,一個愿賣,"地王"原本無可厚非。但"地王"頻出可能推動房價持續上漲,抵消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力,不利于實體經濟發展。另一方面,“地王”迭出狂歡背后是風險聚集存隱憂,房企蜂擁“搶地”,風險也由此聚集?!芭牡厍巴纯嗳?,拍地后痛苦三年?!遍_發商看似戲謔之語的背后,是殘酷的行業現實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房價”
12月1日,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住宅價格指數報告顯示,11月份,中國城市住房(一手房)價格指數為1105.4點,指數較上月上升3.4點。這意味著,今年4月以來,一手房價格已經持續8個月保持上漲。同時,數據顯示,南京自今年3月份以來,房價已連續9個月上漲。
點評:南京房價依然處于上升通道,明年上半年應無大礙,但領漲全國讓人擔憂,畢竟城市規模、市民收入、人口增量、經濟成長都不足以支撐南京房價在全國名列前茅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房企突圍”
在房地產金融化年代,房地產開發商不再只是從事商品住宅開發,還得思考如何通過資本運作把公司市值做大,大型房企在這方面走得更為堅決。
萬達商業與富力地產籌劃回歸A股,萬科、中海、碧桂園的物業服務尋求分拆上市,碧桂園的教育業務、恒大的礦泉水等非地產業務也試圖通過分拆實現在A股上市。一時間,資本運作成為地產大佬最熱衷的事情。
而中小房企則在轉型方面選擇抱團、瘦身或者脫離房地產行業等方式。
隨著房地產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,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尋求多元化發展。多元化的戰略調整有利于企業增加資產組合種類,減輕經營風險。
點評:房企馬太效應越發明顯。少數一線房企,利用自身的資源、渠道、品牌優勢,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;部分二線開發商,通過一些營銷創新、經營策略,縮小與一線房企的差距;此外,還有另一些因墨守成規而被逐步“邊緣化”的房企,被迫逐步淡出市場只是時間問題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去庫存”
財政部等5月提出,鼓勵地方運用PPP模式推進公共租賃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,這部分公共租賃住房納入住房保障規劃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,化解房地產庫存將是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五大任務之一。與此同時,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對此做出有力部署。
另外,一、二、三線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為10.0、12.2和18.9個月。如何化解房地產的庫存,成了當前樓市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命題。目前房地產去庫存已經有一系列政策儲備,包括提高保障房配給的貨幣化占有率、非限購城市政策自調整、戶籍制度改革、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等。
點評:“多買房、少建房”,政府“房產觀”也要調整?!白夥坎蝗缳I房”、“不小心成了房東”……從“剛需”的未婚夫婦到開發商和炒房者,長期以來支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一系列觀念,將在“去庫存”殲滅戰中改變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閃電盤”
但近年來,越來越多的項目 在不斷縮短開發周期,同時將推盤速度提檔。不難看出,不少房企愈發偏愛于這種節奏。
一般來說,開發商從拿地到開發,到入市銷售,平均周期大概需要1年到18個月的時間,有的甚至更長。
從表面上看,“閃電盤”模式似乎會增加資金成本壓力,但事實上,這種模式通過采取快速拿地、快速開發以及快速銷售的模式,來實現現金流快速流通,從而控制資金成本。
另外,最明顯的改變以前是開發商在拿地以后才開始進行項目定位、規劃等,現在只要政府對外公布了土地情況,或者進行招拍掛的同時,開發商就已經在做這些工作了,等拿到地,就只是辦理相關手續和開發,如此一來,拿地后快速開發上市,時間上是很充分的。
點評:頻奪地、搶開工、快銷售開發商今年似乎開啟了閃電模式。畢竟,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,資金運作是重中之重。高杠桿、高周轉、快速銷售恰恰能有效規避市場和政策的風險。但要注意的是高周轉的同時能否保證房屋質量,開發樓盤的品質必須經受時間考驗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收購兼并潮”
2015年,萬科、萬達、恒大、保利等全國性房企相繼對外展示了它們的并購和整合野心。
進入白銀時代的房地產行業未來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,樓市的調整導致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或被收購,房地產行業呈現規?;奂c并購頻發的局面。種種跡象表明,未來房企想活得更好,只有強強聯合這條路可走。
一方面,當前的地價實在偏高,尤其是一二線重點城市的地塊爭奪尤為激烈,高企的地價讓諸多房企日漸謹慎。另一方面,行業換擋,洗牌加速,通過收購方式補充資源不失為一種更快捷的手段。
點評:當下一些逐漸退出房產界的外行房產商,沒在任何領域進行深耕,再加上財務壓力越來越大,這種企業很容易被市場淘汰。未來房企想活得更好,只有強強聯合這條路可走?;蛟S,“大象”們的并購與整合只是時間問題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O2O”
萬科、中海、龍湖、中航等開發商均已推出社區生活APP。在當今“互聯網+”時代,擁有巨大潛力的房地產O2O市場,成為眾多房企布局焦點,與早期借助O2O實現營銷不同,越來越多房企以O2O模式深度挖掘互聯網創新和房地產的契合點,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和利潤增長點。
房企發展O2O的優勢主要在于存量現有的社區,尤其是大型房企如萬科、綠地、恒大等項目多,分布廣泛;中海、綠城等房企的社區偏中高端,業主消費能力較強。這將是房企發展的社區O2O的基礎,也是開發商轉型服務商的方向之一 。
點評:過去十多年,房企單純依靠地產開發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。但地產開發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,隨著二手房市場的興起,未來對新建住房的需求量會逐步降低,房企必須尋求地產開發以外的盈利點,社區O2O無疑為一個很好的利益點。但傳統開發商、專業物業服務商、互聯網公司等都在爭奪社區市場,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會是由‘百花齊放’格局到‘寡頭’格局,最終競爭點將聚焦到專業、規模、資本、品牌等核心要素上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房地產眾籌”
由于供求關系的逆轉,住宅地產市場在一線城市外的地方大多轉變成了買方市場,開發商們遭遇住宅寒冬,一直希望可以找點啥創新的東西可以刺激刺激銷售。而互聯網金融又這么火,所以2015年開發商的眼光們自然地聚焦到 P2P 和眾籌這塊來了。
進入2015年以來,房企“眾籌”事件陸續上演,起先僅是小范圍小打小鬧的營銷噱頭,而近期開發商將眾籌之勢愈演愈烈。包括碧桂園、萬達、萬科等巨頭房企面開始著力打造眾籌項目。但形式各有不同,有的是純粹的互聯網金融產品,有的是金融產品+實體。
尤其在從今年5月開始,平安、綠地、萬科、碧桂園等共同打造了中國首個房地產眾籌聯盟。6月,萬達推出首個商業地產眾籌項目“穩賺1號”,7月15日,諾亞財富旗下的諾亞“員工寶”與華遠地產在京宣布,雙方將聯合推出房地產眾籌項目。
點評:如今房地產眾籌快速發展的原因顯而易見。房企在原有營銷目的之外,開始探索眾籌的真正意義,結合互聯網金融推出各種產品。這些產品中有的是真正的通過金融進行融資,有的卻還是以金融理財的名義,以達到項目營銷蓄客去化的目的,各位投資者還需要擦亮眼睛。
樓市關鍵詞之“不動產登記”
不動產登記的情況總能引起社會關注,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貪腐發生,這就注定了它會不斷受到關注。2015年3月1日,《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》將正式施行,據此,包括集體土地、房屋建筑所有權等在內的十類不動產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一登記。
點評:不動產登記確實全面啟動了,但是這次的不動產登記目的是防腐而不是房價,期待中國房價因不動產登記而大變是不可能的。